引言
听觉,是我们感知世界、与外界交流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听力逐渐下降,我们与世界的联系似乎也变得模糊。这时,助听器成为了帮助我们找回听觉、重拾精彩生活的关键工具。但令人遗憾的是,大众对助听器仍然存在许多误解,阻碍了他们及时寻求帮助、改善生活质量。
误解一:佩戴助听器会导致听力进一步下降
许多人担忧佩戴助听器会导致依赖性,甚至加剧听力损失,最终离不开助听器。然而,科学研究和实践证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助听器本身并不会导致听力下降,相反,科学验配、正确使用高品质的助听器,并定期进行专业调试,能够有效补偿听力损失,提高言语清晰度,改善生活质量,甚至预防老年痴呆。关键在于,我们需要选择正规的助听器验配机构,并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验配和使用。
误解二:单侧/双侧听力下降无需佩戴助听器/只需佩戴一个助听器
有些人认为,只有一侧耳朵听力下降,并不影响日常生活,因此无需佩戴助听器。然而,单侧听力损失同样会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难以分辨声音来源方向,影响空间定位能力;在嘈杂环境中难以听清对话,导致沟通障碍;长期依赖健侧耳朵,容易导致听觉疲劳,甚至加剧健侧耳朵的听力负担。同样地,双侧听力下降也需要双耳佩戴助听器。只佩戴一个助听器,虽然能听到声音,但会导致声音定位偏差,影响声场平衡,不利于聆听立体声效;同时,未佩戴助听器的一侧耳朵,其听觉中枢会逐渐萎缩,语言理解能力下降,形成“听觉剥夺”现象,最终导致双耳听力差距进一步扩大。
误解三:助听器只有在特定场合才需要佩戴
初次佩戴助听器,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开始时可以每天佩戴两三个小时,循序渐进,逐渐延长佩戴时间,直至完全适应。至于是否需要在所有场合都佩戴助听器,则需要根据个人需求和生活方式决定。对于社交活跃、需要频繁沟通的人群,建议尽可能长时间佩戴助听器,以便更好地参与社交活动,避免因频繁摘戴带来的不便。而对于社交需求较少的老年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在需要时佩戴,例如观看电视、与家人朋友交流等。需要注意的是,长时间连续佩戴助听器,尤其是在睡眠时佩戴,可能会导致耳道不适、耳鸣等问题,甚至影响睡眠质量。因此,建议在睡眠、洗澡等情况下摘下助听器,让耳朵得到充分休息。
误解四:助听器只有老年人才需要佩戴
随着年龄增长,听力功能逐渐衰退,老年人确实是助听器的主要使用群体。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只有老年人才需要佩戴助听器。儿童和中青年同样面临着听力损失的风险,需要引起重视。儿童的听觉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更容易受到噪音等外界因素的损伤。长时间暴露于高分贝环境、不良的用耳习惯,都可能导致儿童听力下降,影响语言学习和认知发展。中青年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长期熬夜、噪音环境、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都是导致听力损失的潜在风险。因此,无论哪个年龄段,只要出现听力下降,都应该及时寻求专业帮助,进行听力评估,并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助听器,避免听力损失进一步加重,影响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