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正文

探秘畲乡廊桥韵,共绘文脉新画卷

为深入挖掘乡土文化瑰宝,赋能乡风文明建设,温州泰顺县泗溪镇于2025年7月4日迎来了一支特别的青年力量——“廊桥织梦”暑期社会实践团。在刘靖涵、白炳鑫、陈增建、郑宇洁、闫光阳、孙嘉培、虞程迦七位同学的积极行动和李刚、张苗两位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团队紧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廊桥营造技艺的传承与发展这一核心,围绕“寻桥泰顺非遗路,赓续文脉新篇章”主题,开展了深度实践调研。他们以对话非遗传承人、走访非遗文化园区为路径,深度探寻廊桥文化在新时代的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新机制。通过青年实践这一桥梁,团队努力将文化力量转化为纽带,助力乡土遗产绽放新生,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不竭的文化动能。

7月5日上午,队伍成员通过提前电联探访了廊桥最后一代非遗木质工艺传承人曾家快师傅,并前往其家中进行了深度访谈。

曾师傅热情地给我们介绍关于以廊桥为代表的木拱桥传统构造工艺。我们团队也向曾师傅请教了许多关于廊桥方面的细节,据曾师傅所言:廊桥技艺之所以难以传承,是因为其入门门槛较高,正常人需有十年以上的工匠经验才能入手去建模;廊桥的实用性也的较强(供行人通行),如非人为破坏,其存活期较长(正常廊桥的使用寿命在300年)。

曾师傅随刻向我们展示了廊桥的制作过程与细节:木拱廊桥以编梁技术为核心,运用榫卯结构连接原木,不用一钉一铁实现大跨度拱形结构。其制作技艺基于匠人对力学与环境的深刻认知,通过手工技法将梁拱结合,科学解决受力问题。建造中所有构件均为整体不可或缺,体现"无最重要部件"的匠造哲学。

7月6日下午,“廊桥织梦”小队在短暂的组内探讨后,踏上了实践的最后一站:泗溪镇“廊桥文化园”

廊桥文化园是一处将自然灵韵与千年匠艺完美交融的“活态殿堂”。作为国家AAAA级景区,串联山村生活区、传统商街与生态展区,让游客漫步间触摸乡土肌理。

以蜚声世界的“姐妹桥”——北涧桥与溪东桥为双璧,不仅承载着中国廊桥筑造技艺这一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千年智慧,更以诗意的姿态串联起山城的文脉与乡愁。

 正所谓“一桥一世界,一木一春秋。”泰顺廊桥文化园,是穿越时空的榫卯诗行,是山水写就的文明长卷——它让疾驰的现代灵魂,在此停泊于“廊桥织梦的永恒静谧中

( 供稿团队: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廊桥织梦,泰行筑遗”实践队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相关作品的原创性、稳重陈述文字无法一一核实,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邮箱onemeijie@qq.com,本站将立即予以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广告

广告

下一篇
探秘畲乡廊桥韵,共绘文脉新画卷

已经没有了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